星期一, 8月 28, 2006

暑假的最後一天

嗯,雖然名義上的最後一天應該是明天,但明天要早起去學校辦理註冊手續,所以暑假的最後一天我就私自訂在今天了。

或許是連日來的早起,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 11點半睡覺,弄得週休二日想睡晚一點,結果7點多就突然驚醒,還帶有睡眠的滿足感,讓平常抱怨睡眠時間不夠的我有些哀怨,硬是多睡了兩個小時,敵不過清醒,才不願地起床。

今天,我打算吃點特別的東西,慶祝暑假的最後一天,也慶祝正式成為小高一,希望明天開始,我的人生會有好的變化。

=======

HiNet上無名真的很慢,用了無名提供宣稱可以加快速度的proxy也沒有太大的改善效果,看無名看到令人生氣,等了很久,一張圖片也沒顯示出來,到底為什麼大家那麼愛無名阿?來跳槽blogger吧XDDDDDDD

不過我發現早上的離峰時段是上無名的好時機,暑假早起一些,大概8、9點用網路,速度出奇的快,如果是半夜上網..........速度令人不敢恭維!

星期日, 8月 27, 2006

《女人匱乏的亞洲》

最近在網路上發現了一個很不錯的國際期刊《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 中文版,該刊呈現了法國觀點,有別於英文媒體的英美觀點,文章也十分有趣,更重要的是,他提供多國語言,有簡體中文版的!只要透過「同文堂」(用在Firefox)、Alibabar(用在Internet Explorer)的簡繁轉換,就可以輕鬆的用繁體中文閱讀法國的觀點,在目前貧瘠的中文國際新聞資源中,是個不錯的資訊管道。

我剛隨手點閱了一篇〈女人匱乏的亞洲〉,指出亞洲普遍存在男女性別比例不均的問題,其中也提到台灣的情況,對從東南亞地區輸入女性充作配偶的問題亦有著墨,令我這個台灣人看到外國媒體精闢的分析有些羞愧。

該文最後一段引用了Amin Maalouf在《Le Premier Siècle après Béatrice》(該刊中譯:聖女後的第一世紀)的一段話:「有朝一日人類可輕而易舉決定生男生女時,大多數人將選擇生兒子,終而導致人類繁衍斷絕,自地球上消失。今日之男性崇拜將演變成集體自殺。」,還有出自其中更怵目驚心的一段話:「鄙視女性之族群自取滅亡。」。在亞洲地區影響至深的父權中心思想,是否會嚴重的影響人口結構、進而改變世界的命運?我相信,重男輕女的觀念若不改變,Amin Maalouf的忠告有一天必將實現。

星期六, 8月 26, 2006

新聞的勇者 Edward R. Murrow

剛剛看了George Cloony自編、自導、自演的《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台譯:《晚安,祝你好運》) ,心中揚起一股對新聞人的敬意,我只能說,Murrow是新聞的勇者!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中,美國處在一個充斥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的氛圍中。那時,人人恐懼共產黨,人人害怕共產黨,美國參議院議員McCarthy看準這個績優又具有潛力的政治商品,利用群眾的「恐共症」,大大投資,以期獲得豐厚的政治紅利。

McCarthy他成功了,也毀滅了。

McCarthy大肆指控共產黨勢力滲透美國,恣意指控某人為共產黨份子,說的言之鑿鑿,實際上也未必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指控的對象確實和共產黨有著親密的關係。他大力促成及主持的「非美調查委員會」,憑藉「合理推論」加上銳不可當的「恐共民氣」,任何人都可能被貼上紅標籤,受迫害的人不知凡幾,但他在短時間內從「威斯康辛州的資淺議員」變成家喻戶曉的政治明星卻是不可辯駁的事實。但情勢逐漸有了改變,1953年艾森豪擔任總統,McCarthy與共和黨發生齟齬,到了1954年,他又指控政府和軍隊,舉行了長達36天的聽證會,美國輿論開始認為他是一個煽動者。11月中期選舉時,共和黨失去參議院多數,McCarthy遭免去非美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2月2日參議院通過決議,譴責McCarthy「違反參議院的傳統」,麥卡錫主義開始步入尾聲。(部分取材自wikipedia:麥卡錫主義)

Murrow身為一個記者,發揮了他的職業良知,去披露McCarthy的陰謀,冒著與當時政治正確為敵的險惡,無論任何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觀點,誠實的報導使他贏得眾人的尊敬。

對照目前台灣的社會,不也是McCartyism的翻版?非黑即白、非藍即綠的二分法充斥著社會,你不支持就是反對,你不反對就是支持,忽略了多面向的思辨空間。「Otherwise it is merely wires and lights in a box」Murrow如是說,如果電視的發明只是提供消遣、甚至是政客的工具,電視便無法發揮資訊普及的作用,傷害了電視發明可帶來更多的公眾利益。

媒體難道不能帶給閱聽人一些足供咀嚼、思考的內容嗎?一些公共議題的探討嗎?為什麼只能帶給我們殺人放火、無關公眾利益的花邊新聞,即使是娛樂節目也應可以有水平以上的幽默品質,某台的「喝尿」是閱聽人放鬆時想看的嗎?下一步真的是「吃屎」嗎?為什麼我在《Good Night, and Good Luck》中看到了一個不畏強權、為了真相的記者,卻在現實生活中看見眼界狹隘不足以稱做新聞人的記者。難道新聞專業從來不存在?還是「新聞專業」是過氣的產物?至少在目前的媒體環境中,我很難發現有新聞專業的事實。

新聞自由的果實得來不易,但前輩的努力全被後人抹煞。

星期五, 8月 25, 2006

同學

最近突然遇到很多以前的國中小同學,有的在學校遇見,也有在街上無預警撞見XD

覺得無意間遇到某個曾經相識的人是人生很美好的片段,突然看見,總會有很多平常不會說的話,平常互動的冷清成為當時情緒奔放的動力,很想瞭解他們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其他同學最近又過的怎麼樣?

人生真的很美妙,意外有時也很美好,不全然是壞的。

星期四, 8月 24, 2006

三天沒看新聞.........是好事吧XD

最近這幾天,忙學校又忙補習(我很不願意地承認我又加入這個體制),早上7點出門,晚上9點半回家,回家後洗澡、整理明天要做的事及作業,再休息一下吃個水果,隨便翻翻影劇版(我承認看影劇版比較不需要大腦) ,一下子就11點多,速速就寢,因為明天還要6點半早起呢!

最近吵得很凶的施明德倒扁運動,原本我是當作觀察社會,每天看報紙觀察動態,看看有哪些人被操控、哪些事被模糊了焦點、哪些人使出低劣的手段、哪些人假清高、又有哪些政治人物不願表態只顧著「實問虛答」,整個以道德為核心訴求的運動,成了人人想出名的鬧劇。

不料才三天沒看新聞,一切都有了大變化,可是這些變化沒什麼好張揚的,都是些政客式的操弄手段。或許沒看新聞才是睿智的決定,不過國際大事還是會持續關注,培養國際觀。

低劣的政治可以當作反教育,但反教育在台灣太過。

星期六, 8月 19, 2006

李教授老了!李教授真的老了!!!

《蘋果日報》2006年8月15日

〈陳水扁怎麼會寫部落格〉(專訪李家同)

Q:網路上的部落格(blog)書寫風潮,您有什麼看法?
A:什麼叫做blog呀?好像是寫給自己看的是吧?我知道別人可以去看,可我不相信哪個人會去看他的網頁,世界上有幾十億人,你叫我去看哪一個呢?我想大概都還是給自己看吧。
Q:有認識的朋友或學生寫部落格嗎?
A:沒有,就算我的學生有部落格,應該也是自己看而已,哪個學生的部落格會有人去看?至於我的朋友,多是電腦資訊學門的教授,恐怕沒有人有部落格,我們自 己的事都忙得不得了,要忙著做研究,真要寫文章,就去投稿給人家發表嘛,寫在部落格上,我也不會去看啊,我哪有那麼多時間?重要的東西,我會去看重要的網 站,為什麼要去看哪個人的網站呢?如果叫我去看每個人的自言自語,我也吃不消。
Q:您的文章常被轉寄,有朋友會轉寄他人的文章給您看嗎?
A:我聽說過自己文章常被轉寄,但我自己不太清楚;至於別人轉寄給我的東西,並不太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我比較關注的還是紙本出版,以網路大量轉寄,絕對不是出版的方式。
Q:傳統媒體版面有限,但網路發表可以大量傳閱、突破這種限制,您同意嗎?
A:文章好才會被人家傳吧,如果文章不好,會有人幫你傳嗎?要說版面有限,那他的文章一定是不夠好吧,如果有的人就是認為自己文章好,那我就不知道怎麼講了,這種人一定很多嘛,多得不得了。
blog寫文章不算發表
這麼多人寫部落格,會不會是自己過乾癮?現在外面的大作家還是多得很,你去看那些人的文章不是很好嗎?你看,陳總統會不會寫他的東西?有寫也是為了宣傳,沒什麼好看的對不對?美國總統布希也不會寫,對吧?電影明星湯姆克魯斯也不會寫,對吧?
好了,寫的人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人,叫我去看哪一個呢?搞到後來大家都不看,自己寫就好。我想部落格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自己很高興、很快樂。
Q:在部落格上寫文章,算不算是一種發表形式?
A:這不算發表,你自己寫好、馬上登出來,這哪算發表?發表是指有人看過、有人認為好,然後刊登出來,才算得上發表,自己寫了,然後把它貼在門口,這不算發表吧。
就好像一個人跳高,總不能自稱跳得很高,但是從來不參加比賽,可不可以呢?我籃球打得很好,卻從來不參加比賽,你要來看、就看我打球,誰要看呢?任何沒有經過review就登出來的文字,不能說是沒有意義,但是這種東西多得不得了,是叫大家怎麼看?
要是這樣子,天底下人人都是作家了對吧?就算是小學生也可以寫文章登在部落格上,這能算作家嗎?要算是的話,我也沒什麼意見,喜歡可以自己講,可你不要埋怨沒有人看,對不對?我還是好奇,這種東西有人看嗎?

記者吳宗璘採訪整理

-------------

也許是我消息不太靈通,今天去智邦的免費email收信時,看了一下熱門網摘,才知道李家同先生這麼驚人的言論。

我之前曾經看過李家同教授的文章,他總是以一種「社會良知」的形象出現在社會上,若常翻閱特定報紙,也可以看到李先生經常針砭時政。寫部落格是非營利性的,多寫一個字不會多賺稿費,或許投稿主流媒體,賺賺稿費,才是正道。

李先生認為,要投稿給媒體才算是發表,卻沒有意識到媒體被綁架了!媒體其實是菁英族群的傳聲筒,誰投稿的機率比較容易被登?都是被封為「意見領袖」之流者的意見才容易被選中,一般社會大眾的稿件若被報社認同,多只放在一小角,且內容多半是政治不滿的發洩,似乎有意凸顯一般群眾與「意見領袖」程度的不同。

正因為網路的發展,使這種意見發表權利的不對稱逐漸改善, web2.0的概念更是公民社會的一大步,blog及wiki正是「意見自由」的最佳表現,人人都可以有空間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必被他人「review」認可,只要自己認同,就可以發表。

這樣的模式,摧毀了舊知識階級的封建,破壞他們在言論市場的寡佔,因此,李先生這樣輕視新興媒體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似乎不曾試圖瞭解blog的運作模式及使用情形,不願瞭解新事物。

我誠摯的希望李先生看到我寫的這篇文章,我也希望李先生可以試圖瞭解小眾媒體出現的原因及普羅大眾媒體接近使用權的困境。

我聲明一下,我不奢求有多少人可以看到這篇文章,我只求我的意見可以發表,讓他人有機會知道我的想法。我承認,我的確「名不見經傳」,部落格確實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自己很高興、很快樂」,我以此自豪。

星期五, 8月 18, 2006

令人憧憬又擔心的高中生活

以前國三的時候,想到考完基測變成小高一,應該是可以輕鬆一下,可是看到大家紛紛報考數理、語文實驗班,又對未來有點憂愁。

小高一是該要玩社團的年紀吧?!可是在升學壓力的環境下,小高一似乎還沒機會好好玩一下,就已經在和實驗班奮鬥,還要和補習班、學校的銜接課程(真相是:今年高一採用《95暫綱》,可以和九年一貫完整銜接,無銜接不良之虞。請仔細看看補習班用來危言聳聽的新聞都是西元2005年/民國94年的稿子,意圖錯置真相)「好好相處」,又加上暑假作業,暑假其實所剩無幾,升上小高一前的暑假不如我之前預期的快樂................

小高一,我是快樂的小高一。

星期二, 8月 15, 2006

暑假就默默地離開了

今天是我去高中報到的日子,但一切和我想的不一樣。

我原本以為今天只是去報到、買制服,沒想到,居然還有一本暑假作業要好好「陪伴」 我。這個學校也真不人性,明明今天都8月15日了,暑假作業上還言明8月29日要收回檢查,缺交一科還要記警告。暑假作業的內容是:5篇閱讀心得、1篇1000字以上的理化報告還有一本綜合了數學及英文題目的「小本子」。

你說,要用14天寫完這些東西,很累人是吧!

星期日, 8月 13, 2006

gmail好玩的聊天功能

Google真的是太妙了,把他們想的到的產品都可以整合在一起,創意令人驚奇。

雖然之前在只有英文版提供聊天功能時早有耳聞,後來中文版也提供聊天功能時也躍躍欲試,只是好像用gmail的人太少了(台灣用YAHOO! MAIL的人爆多),知道google talk的人更是小貓兩三隻(MSN在台灣幾已變成即時通訊的代名詞,嗯,補充一下,也可以當動詞),想用GMAIL X GOOGLE TALK也找不到對象。

最近,姊姊用他的gmail想和我聊天,我正在瀏覽其他網頁,突然被firefox其中一個gmail分頁的鈴聲驚醒,發現聊天視窗十分小巧簡潔,就縮在螢幕的右下角,沒有太多雜七雜八的複雜裝飾和功能,只有gmail慣用的藍色框、白色對話區還有一行足供打字、字太多會自動增多行數的輸入列,完全回歸文字即時通訊的本質。當然,這麼小的對話框遇到真的要聊天時顯的有些彆扭,google想到了,你可以按「彈出視窗」的按鍵讓他變成獨立視窗,這時視窗要大要小隨你操控(若不把它放在分頁)。

現在GMAIL X GOOGLE TALK最大的弱點大概就是無法語音通訊,希望下次google改版時,可以優先考慮加入語音功能,若是語音功能也能像文字通訊一樣將記錄留存在信箱,應該是個殺手級的應用。

google的google talk雖然好用,不過使用率和市場佔有率卻不高,但google是個富有創造力的公司,總是洞燭先機,或許用瀏覽器內嵌AJAX來操作或許會是個即時通訊的新潮流。

星期四, 8月 10, 2006

別傷害公視

別傷害公視
■ 林宏璋
據報載,藝人吳宗憲大罵公視轉播王建民賽事是「與民爭利」,並指稱公視做綜藝節目「簡直是低能」,還揶揄其節目沒有收視率。
公共電視的存在是為了讓所有民眾都有合理的媒體接近使用權,讓人人都有使用媒體的權利,不讓媒體資源被少數族群壟斷,節目及新聞製作以多元觀點為目標,並發揮商業媒體可能缺乏的「監督制衡」功能,給台灣大眾一個健全的電視台。
多數商業電視台為博取收視率,譁眾取寵,品質年年下降。公視可算是一股清流,其新聞深入瞭解問題核心,提供具意見價值的觀點供閱聽人參考,不是灑狗血的膚淺作為,此外,其戲劇品質細緻、綜藝節目雅俗共賞,逐年來已養成相當數量的收視族群。
我很難理解公視去做一些商業電視台不願做的事卻遭反批以惡毒的言語,究竟是誰害電視的品質低落?誰最該對閱聽人多年來的傷害負責?

(作者為高中生)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August 8, 2006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aug/10/today-o9.htm

--------

前天起床吃早餐時,順手翻閱報紙,翻到影劇版就看到令人生氣的新聞,氣不過就寫了篇批評投書到報社,爭取自己應有的媒體接近使用權。

那些平常擁有相當多媒體資源的公眾人物,常糟蹋他們所擁有比一般人更接近媒體權利。我並不氣別人與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氣的是搞不清楚事情的原貌還大放厥詞,胡亂批評一通,而且用攻擊性的字眼去傷害他想要批評的人,實在令人忍無可忍。

我得到的版面和他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並竟人家是大人物,怎麼會是一個小高一比得上的。

星期三, 8月 09, 2006

看牙醫

前天牙齒有些疼痛,喝溫度偏低的飲料、開水覺得有刺痛感,趁著暑假有空,到住家附近的牙醫診所看病,驚覺已經好久沒看牙醫了。

從脫離拔牙的年紀之後,就很少去看牙醫。不過我對牙醫沒什麼壞印象,可能是我去看的牙醫都很親切,沒什麼「威脅感」,反倒是平常很多人怕看牙醫,讓我最近這幾天去看牙醫時有些不自在。

其實牙醫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牙痛。

補習班試聽一輪

今天去某間屹立不搖許久的補習班試聽,也差不多把較有口碑的補習班試聽完了......

現在的補習班硬體越來越高級,裝潢也很精緻。聽說現在台面上在各商業大樓的補習班,以前都在不起眼的舊大樓、甚至是民宅上課,讓我有些詫異。

不過那些砸錢在精華地段租下兩三層大樓的補習班,錢還不是從廣大的學生家長的口袋掏出,提升教學品質也是應該的,若坐收大把鈔票,還委屈學生擠在小小的地方上課,好像有失道義。

星期六, 8月 05, 2006

大家想像自己認為最好的結局

我希望,小傑大學畢業後,可以成為老師,去體驗詹老師的無奈,用這份無奈和他曾經遭受壓迫的遭遇,讓社會相信,他不僅站在以前那個學生的立場,更是一個現役教師的身份,獲得更多資格去控訴教育。

我希望,沈韋並沒有死,他讀了政治系、社會系,更是心理學高手,他用他所得到的知識,去喚醒他內心曾經參與過的、也遭遺忘的戰役,去喚醒曾經參加抗爭、現已成為社會中間的同學,發起社會運動,要求改革,創造真正由下而上的公民討論,讓公民選擇自己想要的教育體制,也認同教育改革共同的價值,成為革命家、政治家(我希望他不要是政客)。

詹老師和彭老師可能都已經脫離教育現場,我希望他們可以到教改團體工作,適時運用「被偽善打倒」的身份,從事教育改革,誰比他更有資格去控訴教育的偽善?我希望,道貌岸然的校長、部長等腐敗的官僚全部到各級學校重讀,到國小、國中、高中這三個受創最嚴重的教育機構重讀,一共12年的煎熬,為他們假道學付出代價。

我希望,所有的家長可以更親近他們的小孩,可以有對話,不要相互指責,到學校陪小孩一天,看看他們的小孩究竟在學校學到了什麼?我希望易智言導演拍一部12年教育的紀錄片,坦率的記錄教育現場,讓更多人瞭解教育的困境。其他一切的人物,我希望他們繼續保有教育改革的熱情,並不需要每個人都跳上教改的火線,只要社會大眾心中的價值沒有被抹滅,沈韋就是點燃他們醞釀已久教改能量的推手!

教改,是每個人的事。

(同步刊載於ptt/pts版)

《危險心靈》沒有結束 因為故事不斷的發生

「《危險心靈》沒有結束 因為故事不斷的發生」這是我看完後的第一感想。

我從未這麼熱切地關心過一部戲劇,也從未因戲劇啟發深度思考,我很高興引燃我內心熱情的第一部戲劇是台灣本土製作的《危險心靈》!這部戲讓我從冷眼旁觀、同仇敵慨到多元觀點思考,一直到最後的無力感,這些不光是情緒,而是對教育環境、教育體制偽善的沈痛感。

「你要作自己,可是你知道自己是誰嗎?」沈韋這句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每個人都想作自己,可是大部分的沒作成。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理想,因為被壓抑,而終致扭曲,為了增進自己的權利,而侵害他人,讓社會付出代價。當劇中人物都想作自己,都認為自己才是真理,可是都忘記自己並不是天使,扭曲的性格讓他們成為惡魔。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排擠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彭老師的台詞,很令人心痛,但社會現實就是如此。學校的教育被扭曲,教育的價值只剩下考高分,學校不是傳播知識,而成為爾虞我詐的競技場,學生除了競爭分數,也開始用分數來區隔彼此,把相對弱勢的一群趕走,學生沒有學到知識,學會了如何趕走意見不同的人,失去了民主的多元價值。

「(這樣的教育)這是一種偽善!」很遺憾,我們的教育被層層的偽善包裹,責任互相推諉,事情爆發,雖然明知自己是共犯,但仍利用情事,道貌岸然的指責落水狗。即使當初是如何恭敬的請求某人協助,在最後關頭還是為了自保,將過錯推向某人,自己的罪惡好像就突然洗清,也開始拿石頭攻擊目標,多麼荒謬!要如何期待偽善的社會,培育正直的學生?偽善的人,又憑藉自己的權力優勢,拿起石頭丟向抵抗偽善的人!

「這樣的故事,用隱誨的方式延續下去.......」七年來,是可能換了兩任總統、十任行政院長、無數的教育部長,問題一直沒有改善.....諷刺的是,社會的問題明明那麼多,大家都殷切期待事情能夠解決,卻一直沒有解決。小傑的問題沒有消失,小傑會長大,他會變成高中生、大學生、長大成人,可是這樣的教育問題並沒有過得改善,同樣的環境會造就相同的事,最後一景,又看到課桌椅放在教室外,桌上擺的書,被風吹著、吹著,它的主人會是誰,會是幾個七年後自己的小孩?

雖然因為我本人是學生,一直持續關心教育問題,我曾經以為熱情可以改變一切,可是我錯了,徹底的錯了,看了《危險心靈》後讓我對教育有了從未有的無力感,群眾是多麼的健忘,社會結構是多麼的複雜,事件一過可能只變成媒體曾經報導的事。我依然很贊成教育需要改革,我也堅信改革可以成功,可是我對於是什麼時候可以成功,不再有十年內可以成功的幻想,我不知道需要幾個七年,這個問題似乎只有所有的社會大眾才能共同回答.......

(同步刊載於ptt pts版)

星期四, 8月 03, 2006

The Best of Youth - 人生不能嘴硬,總是踏上未知的道路

昨天看完了好評連連的《燦爛時光:綻放的青春(part1)》(英文片名:The Best of Youth ; 義語片名:Meglio gioventù, La),本片時間長達6個小時,所以我分成上下兩部分開觀看。

其實,這部片沒有炫麗的色彩,只有質樸的義大利普通家庭,觀看時,並沒有如好萊塢片強烈的聲光效果增加融入感,我很自然的用一種傾聽的方式,看導演要告訴我的故事。

一個家庭,兩個性情迥異的兄弟,分別以自己的想法,想要推動這個社會,他們踏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了不同的人生際遇,最後有了不同的結局.......

part1結束時,我知道還沒結束,剩下的,應該還有好多好多事.......

星期二, 8月 01, 2006

胡亂上網了1個小時

今天早上接到爸爸的電話,爸爸說中午要把我的電腦拆下來清理清理,把主機裡面吸附的灰塵清除,於是我就過了一個沒有電腦的下午。

我承認我有些電腦成癮,不過是可以控制的範圍。可以消去我生活中的其他電子產品,唯一不行的就是電腦(當然網路也不可以)。

剛剛電腦拿了回來,忍不住馬上將該插入的線整整齊齊的安置好,打開總開關,再打開電源,隨著偽蘋果的開機畫面,等了約1分鐘,開好機了。

我漫無目的的上網了1個小時,比起沒有電腦的下午我閱讀Philip RothThe Human Stain時來得不知所措,有些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