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23, 2011

《道德浪女》

《道德浪女》是一本協商式感情關係的導覽手冊。作者試圖說明一對一關係(monogamy)從來就不是「自然生成」,而是為文化所建構,並提供各式各樣的小技巧協助個人開展他/她們不被任何定義所束縛的感情關係。作者強調,多重關係(polyamory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它比一對一關係需要更多的感情投入,以進行多邊的協商,促成伴侶間的合意互動,確保沒有任何人受到剝削。
本書的最大貢獻或許並不僅止於去除多重關係的汙名,而是提倡民主化的親密關係。如何透過互為主體的協商,了解感情關係中彼此的慾望與需求,提供每一個人所需要的愛與關懷,而不是由某個人在情感關係中操縱其他人(們)。

星期一, 7月 18, 2011

土地正義的六點檢驗

土地正義的六點檢驗  林宏璋

七月十六日登場的「農民重返凱道」,訴求「土地正義」,要求政府正視農民的財產權。「土地正義」的達成,需要透過政府施政的轉換,筆者認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可資作為實現「土地正義」之依憑。

當政府欲以土地徵收作為促成公共政策的方法時,我們要問的是,若為了公共利益,而人民的財產權必須退讓,則我們必須確定:

一、聲稱的公共利益是否為真?

二、為達成同一具有公共利益之目的,是否僅能透過高度損害人民財產權的徵收方法為之?

三、如果僅能使用徵收之方法達致該等公共利益,就此際而言,所達致之公共利益是否大於人民財產權的損害?

如果上述三個問題的任一答案為否,我們沒有理由支持政府以土地徵收作為促成公共政策之方法,因為:

一、所聲稱的公共利益不存在,自無促成之必要;

二、對於公共利益的促成,我們有其他損害較土地徵收為少的方法;

三、因土地徵收所獲之利益與損害不成比例,也就是說,我們因土地徵收所獲得的公共利益,可能會被私人的巨大損害所抵銷。

我們不確定政府各種以土地徵收作為公共政策的方法,是否真有公共利益?還是一場國內的財富重分配遊戲︱︱將農民的財富不適當地移轉給他人,損及憲法對於財產權的保障?

原始出處:
林宏璋(2011)。〈土地正義的六點檢驗〉,《自由電子報》。2011年7月18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18/today-o11.htm。

星期二, 7月 12, 2011

貳樓

今天和朋友去吃據傳很難訂到位子的「貳樓」,我點了「香煎干貝佐明太子奶油寬麵」(這麼繁複的名字我並沒有記在腦中,多謝Google大神幫我找回丟失的記憶),搭配貪小便宜的商業午餐,享用濃湯和非常神秘的「酸甜系列」飲品(菜單上面沒有任何有助於理解內容物的簡介,只說有各種口味,「會讓您愛不釋手」);朋友點了海鮮燉飯,有兩個很大的淡菜(還是海瓜子?),一些烏賊圈,微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