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30, 2009

不看會後悔的《痞子英雄》

上星期六播出了《痞子英雄》最終回,十分精彩,但高興之餘,也對《痞子英雄》的結束有點哀傷──以後周末沒好看的電視怎麼辦?

上一次這麼迷一部台灣電視劇應該是《危險心靈》,當時把原著複習了又複習,也上PTT和大家討論劇情。這次因為比較晚加入《痞子英雄》,所以都是在PTT看人討論比較多。

《痞子英雄》的片名就代表了兩位警察,他們是對比的典型。痞子是戲中陳在天的綽號,他開跑車、住豪宅,是個怕惹麻煩的警察;相對地,英雄是戲中認真辦案的警察吳(無)英雄,他堅持「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對正義的渴求近乎非理性的偏執,雖然是南區分局的破案王,但在辦案效率上是事倍功半。

本劇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最深的黑暗往往來自最光明的地方」。人性是扭曲的,而人的行為是無定性的,我相信黑暗與光明並非絕對,人類應該正視黑暗與光明流動的可能性。黑道的世界難道就一定是惡,還是不得不然發展出的「地下秩序」?白道的世界,人人占有「正當」的權力,是那麼的「高級而神聖」?

能令我感動的作品都是討論有關「人性」這個課題。吳英雄面對朋友可以破壞自己深信不疑的「正義原則」,陳在天可以利用好朋友的信任幫助自己破案,兩個人都在事後懊悔不已。即使人的想法很複雜,早上說A,下午說B,晚上又變成C,但卻無法迴避心底核心價值觀的嚴密檢核(然而其未必能影響行動)。

其它的角色,藍西英和T弟程諾最令人印象深刻(並不是想幫她/他們配對阿XD)。西英外表冷酷,但有一顆柔韌而堅硬的心。她是戲中的心靈導師,傾聽朋友與敵人的負面情緒,也是其中對破案信念最堅定、最有能力者。她擁有司法人應擁有的冷靜,能理性判斷時局,等到時機適當才出手,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T弟則有濃烈的悲劇性格。T弟從小跟隨T姐加入國防部的殺手計畫,與姐姐相依為命,發展出濃烈的親情和戀姐情節。姐姐與他在執行一場任務的時候,因事跡敗露被當成衛生紙用過就丟,T弟感受到世界的崩壞和強烈的背叛。於親情與擬愛情的驅使之下,展開了報復,期待在報復的過程中找到救贖。

《痞子英雄》在最終回又鋪了好多梗,看來不看電影版是不行的。

這部戲可以探討的面向很多,在PTT台劇版(TaiwanDrama)有不少劇情討論文,討論之盛近乎洗版,八卦版(GOSSIPING)還有研究所考試等級的文化產業與城市行銷專文探討。《痞子英雄》真的是大成功!

有機會再補一些。

星期四, 6月 04, 2009

少年多輕狂 為何打擊向上?

少年多輕狂 為何打擊向上?

【聯合報╱林宏璋/高中生(桃園市)】
2009.06.03 05:39 am

部分人士希望藉由「消滅」低學習成就學生,阻擋他們上大學,以提升高教品質。可是提升高教品質如此簡單嗎?

重整高等教育不能「柿子挑軟的吃」。高中生的行動力及意見表達能力,相對於大學生比較低,不能因為高中生「比較聽話」,就要高中學生承擔高等教育所產生的問題,高等教育的困境應當通盤檢討。

教育部新政策剝奪了高中生發展的可能性。在現行畢業規定下,即使總平均不及格依然可以取得修業證明書報考大學,提供一些不專注於課業但猛然醒悟的高三學生一個努力的機會,只要有心,都能考上理想大學。人不輕狂枉少年,為何要打擊有心向上的高中生?

國英數三科半數及格的規定恐增長不健康的「主科」觀念。每個學科都有其價值,不應強分主科、副科。教育部此舉無異強化主、副科觀念,可能加強高中教學現場的偏差,讓所謂的「副科」更弱勢。

教育改革不能只靠增設「數字門檻」,門檻只能篩選掉門檻以下的學生,而無法真正幫助這些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這樣能否改善高等教育,恐怕還是未知數。然而卻將有一批莘莘學子被新規定放棄,這難道是教育初衷嗎?

【2009/06/03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