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睡覺前,看了《口白人生》這部約2個小時,並不算長的電影。這部電影的簡介看起來有點像懸疑片,在看之前,我還擔心待會會不會睡不著,不過看完之後,很顯然地,純粹是想太多,電影的內容和我之前預想的大相逕庭。
片中的主角Harold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國稅局資深事務官(其實就是負責查稅),在工作上表現專業,對自己的生活也要求「專業」。每天計算每顆牙齒被刷到的次數,計算該走幾步到達某個地方,計算幾點該到哪,計算食物該吃多久,除了個人優異的數學能力可以幫助他過他需要的「精確」生活,他手上那隻時間計算超準確的錶也功不可沒。在一切精確的計算下,他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主宰權,漸漸地被數字所制約。
一個以優雅文學口吻、帶有濃厚英國腔調的女性口白,在「特別的禮拜三」擾亂了他生活的規律,她的口白控制了Harold的生活,也不斷為Harold的人生下註腳,註腳精闢地讓Harold不想面對,還讓Harold一度以為自己得了精神分裂症。這個口白者,是一位不知如何殺死書中主角而萎靡不振的作家,她寫好了「主角必須死」的大綱,意味著Harold必須死亡。這個不速之客看透了他長期以來被規律生活所掩蓋的慾望,也讓他有機會實現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渴望。
Harold得知自己必須死亡的惡耗後,從一開始積極尋求文學教授的幫助找出作家、好讓自己免於一死,到後來接受必須死亡的命運、願意用死亡來成就一部文學巨著,其中對於死亡的畏懼,因為夢想得以實踐而逐漸褪去。
因為人生有限,人生才顯得美麗。畏懼死亡,是夢想還沒實現。可是沒有積極實現夢想的原因,正是因為時間太多,總覺得往後還有時間實現夢想,而一再拖延,直到死亡的迫近,才想到沒有完成夢想,無法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死去。
對照自己和Harold的生活,似乎有幾分神似,雖然不像他這麼可怕地計算時間,可是生活卻也是被很多「該做的事」所占滿,沒有動力追求夢想。看著Harold面對死亡的焦慮,讓我想認真調整生活的方向,不想恐懼地面對死亡,而想要讓死亡恐懼地面對我,因為我不怕祂,祂反而害怕不能剝奪我任何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